一、概况
迳下村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道,毗邻中新广州知识城九龙湖核心区,有着近300年的历史,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200人。迳下村属丘陵地貌,有水库、山塘和鱼塘,水系发达,林木资源丰富,传统产业以农业为主,盛产岭南蔬果。
近年来,迳下村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农业+科技+文化+生态”的乡村全面振兴路径,成功逆袭为“网红村”,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成为“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的标杆案例。
二、主要做法与运作模式
1.国企引领,科学规划。2019年,迳下村引入知识城集团,依托自然生态和红色文化优势,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农田、水系、村落等资源,建成“吃住行游购娱学”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集生产、生态、旅游、研学于一体的开放性综合景区。
2.多元业态,创新体验。迳下村设置了稻田风光、火车广场“幸福号”咖啡馆、共享农场、超大草坪支持帐篷露营、草坪BBQ、落日派对基地、环湖绿道、红色教育等特色景观和打卡点。为增强景区的娱乐性,还开设了无人机研学、骑马、田野小火车、露营烧烤、共享菜园等项目,吸引亲子家庭、团建客群等前来游玩打卡。
3.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广州市、黄埔区的大力支持下,迳下村整治原先杂乱的大小鱼塘,建成东湖水系,串联4.8公里环湖绿道,使其成为人们畅享骑行、徒步、垂钓等低碳生活的好去处。
4.活动赋能,提升活力。2021年以来,迳下村景区举办稻田音乐节、灯光节等主题活动超200场,研学活动超100场,年均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成功构建起“四季有景、全年可游”的文旅格局。
三、经验与启示
黄埔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聚焦建设“田园生态CBD”,加强高端产业引入、生活配套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迳下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将迳下村打造成为科创、田园、山水、零碳要素集聚的未来乡村示范样板,实现村强民富。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开发前的每年2万多元增加到去年的919万元,吸引大量村民返乡,在创业、就业和分红中获益。其经验和启示如下:
1.因地制宜,高位推动。迳下村曾是黄埔区经济基础最薄弱的村庄之一,但拥有“半山半城、水网密布”的生态优势,还是中共增西禺北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游击根据地及广州市革命史称“七·二一事件”发生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2019年,在黄埔区的科学规划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下,迳下村引入知识城集团开发文旅项目,因地制宜深挖资源潜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文旅项目建设。历经多年的发展,迳下村探索实践出国企与薄弱村捆绑,实现双赢发展的新模式。
2.精准定位,精心布局。在发展的过程中,迳下村景区精准把握邻近都市圈的定位,科学布局研学、游玩、休闲各类项目,充分满足都市人群逃离城市喧嚣的休闲旅游需求,让游客从简单看一看,到整个周末留下来沉浸式游玩,有效带动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发展。迳下村的成功还在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通过生态修复,把大小鱼塘整合成水库;通过科技赋能绿色农业,把原本有限的农田整合成片,使迳下村成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点。
4.做强服务,串珠成链。迳下村持续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加强村里的公共服务建设。为发展文旅项目,迳下乡村旅游景区整村开放,入村不收费且配备500多个停车位,提供迳下别院(环湖精品别墅)、院士谷(高端独栋别墅)等多元住宿选择,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的服务功能。同时串联莲塘古村各景点,形成全域旅游联动效应,增强了景区的吸引力和持续发展动力。
[打卡攻略]
景点必推
★火车餐厅
静卧草坪,随手拍出森系大片。
★露营基地
适合都市人“48小时短逃离”,尤其是一家老少可以欢聚在大自然间享受天伦之乐。
★绿美东湖
4.8公里环湖路风景优美,适合骑行、徒步及野营。
★水果采摘
迳下村一年四季种有瓜果蔬菜,可带着一家老少体验采摘草莓、小番茄等果蔬的乐趣。
研学必推
体验科技农耕,“低空飞行+文旅研学”示范项目,让研学者乘飞行器俯瞰田园,再到季节星球、植物工厂农场采摘时蔬,解锁未来农业新玩法。
住宿必推
★迳下院士谷
内有一座可容纳150人左右的多功能会议厅,配有大堂、会议大厅、接待室、餐厅、餐饮包间,以及4栋院士工作室,是一个集科研、办公、展览、住宿于一体的多功能园区。
★迳下别院
环湖坐落九栋独立庭院的精品度假院落,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适合“养心”。
美食必推
体验附近农家乐,鸡煲、塘鱼、碌鹅等菜式都值得一试。
迳下村幸福号火车和露营基地。
迳下村的马术场,满足都市人不一样的体验。
迳下村修复生态,形成新休闲打卡点。
迳下村的田园风光也成为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