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建于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是番禺区最古老的村庄之一,至今已有906年历史。大岭村位于菩山脚下,全村3.76平方公里,总人口2653人,常住人口4000多人。
近年来,大岭村一方面深挖龙舟文化、状元文化、祠堂文化等“古”资源,一方面吸引艺术家团体入驻;同时用好山—水—村—田的丰富资源,走好绿色发展路,使农文旅融合加速发展,“百千万工程”持续见效。2023年,大岭村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2024年,游客到访量超3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近1200万元。
大岭村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首批绿色村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成为番禺区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与运作模式
1.打好“古”字牌。今年“906岁”的大岭村一直都是人杰地灵、文风鼎盛,曾出过1位状元、5位进士、14位举人、6位贡生。大岭村对历史遗存应保尽保,如至今完好保存着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两塘公祠。公祠外墙用10吨蚝壳砌筑而成,历经600年风雨仍保存完好,颇有观赏和研究价值。此外,番禺现存最古老石拱桥之一龙津桥、代表地位和乡村实力的石板街、旗杆架以及始建于清道光二年的大魁阁塔等文物应有尽有。
每年端午节期间,大岭村都会举办请龙神、起龙船、吃龙船饭、游龙船景、藏龙船等系列传统活动。祠堂里,还有拳师培训咏春拳。
一个乡村犹如一座“活”博物馆,打好“古”字牌成为大岭村吸引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游客的最大亮点。
2.念好“艺”字诀。大岭村通过筑巢引凤,从2018年开始就迎来第一批艺术家进驻,如今已有四五十名艺术家群体落户。在大岭村文创街等地,核雕、铜雕、奇石、国画、蓝染、粤剧等各种工作室、展示厅应有尽有。大量艺术家的到来,一方面带活了村民闲置房屋的租赁,一方面让大岭村的人气越来越旺、艺术氛围越来越浓。正如大岭村党支部书记陈国辉所说:“艺术对于我们村来说是灵魂,艺术家群体的进驻,让村里有了活力。”
3.用好“绿”资源。大岭古村落依山傍水,被玉带河一端环绕,整个村落犹如一条鳌鱼,以一条古街为主轴,旁生里巷,形成“鱼骨状”的街巷格局。大岭村紧邻道教文化景区广州赤松宫,距离著名的莲花山景区仅约3公里车程。2023年,大岭村引入运营公司,打造集“农耕种植、教育研学、体育拓展、花鸟市集、农产品展销”功能于一体的亲子主题农业公园——柒星状园农业公园,吸引珠三角家庭游客到这里游玩,体验农耕生活,同时吸引大量学生群体前来开展研学游。
4.走好“富”民路。在文旅发展的过程中,大岭村做好餐饮、民宿、购物等一条龙服务配套。同时带动了村民“吃旅游饭”,从事第三产业增收致富。如村里的农家乐,采取收购村民自种蔬菜水果、自养农家鸡等模式,既打响餐饮品牌又带动村民增收。大岭村不但建有墨池小苑这样古朴古风的民宿,还动员村民回村,盘活老宅资源改建民宿,为留住客人、留住消费奠定了基础。通过打造文创一条街,带动村民就地摆卖农特产品以及饮料等产品,增收致富。
三、经验与启示
大岭村充分利用农文旅资源,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向联合国旅游组织推荐的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候选名单,其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正随着申报进程持续扩大。其经验借鉴及启示包括以下三点:
1.以古为宝,不搞大拆大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岭村始终“尊古”“护古”,保留下来的旗杆架、龙津桥、大魁阁塔等文物成为游客参观的流量,增强了古村的吸引力和品牌知名度。在珠三角高楼林立的城市环境中,大岭村古朴、自然的生态环境刚好成为互补,尤其受到逃离城市喧嚣人群的青睐。
2.文明治村,筑巢引凤凰。据艺术家们反馈,大岭村之所以能吸引大量艺术家群体的进驻,关键一点就是民风淳朴,善待宾客。艺术家“从1到N”,形成了浓厚的艺术氛围,打响了古村在艺术圈的名气。
3.做好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大岭村所打造的集餐饮、购物、住宿、游玩、观赏于一体的服务体系,对广州赤松宫、莲花山等景区游客形成一定吸引力。尤其是招募了英语志愿者,可以接待国际游客,进一步拓展了客源市场。
打卡攻略
●景点必推
★“文房四宝”景观
玉带河以及旁边的文昌塔、龙津桥、墨砚塘,构成了“文房四宝”的自然景观,值得一游。
★古祠堂
欣赏五六百年前的蚝壳屋,惊叹古人的智慧;从旗杆夹中了解状元文化;此外还可到两塘公祠研学,学舞狮和咏春拳。
★文创一条街
欣赏榄雕、奇石、铜雕、蓝染等非遗魅力。
★柒星状园农业公园
体验农耕文化,尽情游玩。
●住宿必推
墨池小苑和村民自建民宿。
在古色古香的乡村环境中围炉煮茶,享受远离城市的静谧生活。
●美食推荐
本地的走地鸡等食材,以及农家乐自创的“状元餐”。
大岭村柒星状园农业公园。
大岭村600年历史蚝壳墙。
外国游客到大岭村游玩学艺。
大岭村古玩街。
大岭村俯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