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多方努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提案》(第20250426号)提案收悉。经综合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广东乡村旅游发展相关情况
(一)强化顶层设计,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一是政策引领,规划先行。2024年,我厅共出台21项文旅领域推动“百千万工程”相关政策文件,涉及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乡村文旅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二是品牌塑造,成效显著。全省目前共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6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5个,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入库级)152个、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365个。2024年新评定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创先级)31个、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106个。据测算,2024年全省接待乡村旅游游客5.1亿人次,同比增长11.3%;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798.7亿元,同比增长22.5%。
(二)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我厅安排3.086亿元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至县、镇、村,用于支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旅游景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目前全省365个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中有155个村创建了A级旅游景区。二是推动乡村住宿品牌建设。2024年成功打造一批国家等级民宿,14家企业被评为甲、乙级民宿,初步认定25家丙级民宿。认定首批省级乡村酒店(民宿)182家,并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对获评为等级乡村酒店(民宿)予以奖补。
(三)丰富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消费。一是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24年新评10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9条省四季美食旅游精品线路;目前全省共有44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0条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35条自驾、美食等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二是激活乡村旅游消费市场。开展2024年旅游住宿促消费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征集一批优质民宿房源,向全省旅游消费者发放100万元民宿客房消费补贴券,为全省旅游消费者提供10000间/夜民宿优惠客房,深入激发乡村旅游消费潜力。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一是推动乡村文物保护工程。在乡村实施一批文物保护工程,完成全省1018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现状调查及风险评估,对乡村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建立分级保护项目库逐步开展修缮。二是打造文物主题游径。共建成118条文物主题游径,包括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广东考古游径,将散落在岭南大地的文物文化资源串珠成链,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五)强化人才支撑,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一是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2024年举办全省乡村酒店(民宿)业务素养提升首期培训班,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超1800人参加培训;举办2024年乡村旅游培训,约180人参加培训,通过专家授课、经验介绍、跟岗实习等形式,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二是推动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举办两期广东省文化站站长培训班,共490余人参加培训,内容涵盖习近平文化思想宣贯、乡村文化振兴、群文活动组织与策划等主题。加强农村文体协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对粤东西北地区农村文体协管员予以补助。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接下来我厅将继续夯实乡村旅游业发展基础,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切实将“青山”转变为“金山”。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一是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深入挖掘试点县(市、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价值,指导试点县(市、区)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重点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提升景观质量和服务质量,申报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村、A级旅游景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打造若干条国家、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二是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探索“文旅+农业”“文旅+康养”“文旅+教育”等业态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推动乡村产业链条延伸。
(二)提升乡村住宿品质,打造乡村旅游住宿品牌。一是推动乡村酒店(民宿)高质量发展。落实《关于促进乡村酒店(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实施我省乡村民宿和乡村酒店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培育打造一批高品质乡村旅游住宿示范单位。启动第二批全国丙级旅游民宿评定工作,鼓励乡村酒店(民宿)申报国家级旅游品牌和荣誉,形成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乡村酒店(民宿)产业品牌集群。二是加强乡村住宿品牌宣传推广。联合省总工会支持和引导工会会员在旅游淡季到乡村民宿和乡村酒店开展乡村疗养活动。继续开展乡村酒店和乡村民宿等级评定工作,并视情对获评等级的单位予以适当资金激励。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乡村旅游文化服务水平。一是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实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提质计划,优化县域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丰富镇村两级流通共享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更新计划,鼓励公共文化设施微更新和文化空间嵌入式服务,持续打造公共文化新空间。二是推动文化艺术进乡村。组织文艺院团赴乡村旅游景区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指导广东美术馆组织艺术培训中心教师与民间志愿组织到乡村小学开展支教项目。创新举办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积极开展送戏下乡、“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民间文化艺术展示推广等惠民文化活动。
(四)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一是推动乡村文物保护工程。继续在乡村实施一批文物保护工程,配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指导推进县域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深入挖掘文物价值,讲好文物故事。二是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将符合条件的乡村非遗纳入各级非遗名录,加大对乡村地区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通过开展技艺培训、提供宣传展示平台等方式积极培养乡村传承人。
(五)强化人才支撑,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一是加强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全省现有人才项目资源,对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从项目支持、业务发展和政策扶持等方面予以保障。鼓励各地农业农村行政部门、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联合地方院校举办面向乡村文化和旅游文化人才的专题培训班,提升乡村人才的文化知识素养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加大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力度。继续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渠道和媒体平台,有计划地对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的优秀典型和重要成果进行宣传报道,提升乡村人才荣誉感和归属感,营造干事创业促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污污漫画
2025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