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污漫画

长者助手
手机版
设为污污漫画|加入收藏
污污漫画 > 政务公开 > 信息目录导航 > 建议提案答复 > 政协提案

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省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0834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 : 2025-07-07 16:15 来源 : 本网 作者 : 公共服务处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卜绍基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积极引入数字和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提案》(第20250834号)提案收悉。经综合省农业农村厅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情况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紧跟信息化时代要求和发展趋势,紧紧围绕群众数字文化需求,积极探索实践“互联网+文化”的发展路径,着力搭建设施网络,努力丰富数字产品,聚力牵引带动基层,大力加强服务推广,为乡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文化服务。

(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我省大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省建成县级以上图书馆150个、文化馆14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19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64万个,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全域覆盖。全省122个县(市、区)建立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共建成文化馆分馆1719个(服务点6864个)、图书馆分馆2265个(服务点7810个),乡镇(街道)覆盖率达96.92%。在全省广泛开展“四季村晚”活动,2024年遴选公布69个省级示范展示点,其中揭阳市榕城区渔湖街道渔江村等12个举办地入选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参与群众达570万人次。举办2024年广东省广场舞大会,共举办各类广场舞活动6166场,参与展演人数2万余人,线上线下惠民达437万人次。深入乡镇(村)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异地务工人员集中的社区、乡村、厂矿企业以及部队、敬老院、残障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省参与志愿者超2.3万人次,受益群众超200万人次。“百团汇演”活动引导优秀群众文艺团队进社区、进街区、进景区,开展公益讲座、专题培训、大师课等,累计举办惠民活动超千场,惠民超1100万人次。推出广东“艺术晚课堂”惠民项目,联动全省60多个文化场馆,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设置201门精品课程,提供超1660课次、6000个学位,以多元的艺术培训课程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省农业农村厅遴选一批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典型案例共100项并印发各地共享交流,其中《五彩中洲智慧乡镇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文旅助乡村,产业互联网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等纳入典型案例库,以数字化手段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效能,催生乡村文旅新业态。

(二)打造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文化广东”省级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通过APP、微信小程序、“粤省事”文旅专区三端同步服务,向包括广大乡村地区的全省群众免费提供看演出、学才艺、逛展览、观直播、阅图书、赏非遗等数字文化服务,已上线数字图书逾10万册、精品剧目86部、数字展览252场。推进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数字文化馆建设,扶持有条件的地市开发数字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数字演艺和线上展演,推出“广东云剧场”“广东云美术馆”等应用项目,引导省内中小博物馆、基层博物馆积极利用三维建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数字技术提供线上服务,促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

(三)丰富乡村公共数字文化产品。每年选取岭南文化特色项目进行数字化加工,通过慕课、专题片、微视频以及线上直录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提供公共文化数字产品。先后立项制作了瑶族刺绣,台山、开平、恩平民歌系列,阳江风筝、漆器髹饰技艺,茂名非遗特色习俗系列,肇庆软陶花条技艺,清远乡村微博馆“微博课堂”,潮州菜、麦秆剪贴画、枫溪手拉朱泥壶等20余个专题慕课、纪录片。近年来,累积承建国家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300余项,制作微视频和专题片41集,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直录播163场、服务2078万人次,积累各类数字资源素材逾13TB,形成了包括粤剧、潮剧、广绣、英歌、醒狮以及书法、广场舞、美食文化等在内的丰富数字资源体系。推动乡村场景中的文化旅游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对开平碉楼、文物建筑及重要建筑构件进行高精度三维数据采集和建模,借助数字化手段助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启动广东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将建成全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据库及电子地图数据集群,对濒危程度较高的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信息采集并建成数据库,为农业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四)强化基层数字化人才队伍。定期选派基层文化骨干参加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全省图书馆、文化馆馆长培训,每4年分片区对全省1600多名文化站站长开展全覆盖培训,同时各地市积极组织基层文体队伍开展培训。省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粤东西北地区农村文体协管员队伍建设。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组织乡村治理、农耕文化、农村移风易俗等领域专题培训班60个培训1922人次,组织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宣传、培训和实操,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素养。

二、当前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数字资源更加丰富,服务效能也逐步提升。但同时存在平台功能不完善,内容更新不及时,地域特色不明显,人才队伍缺乏等问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文化机构,地方资源数字化不够系统,整体服务能力有限,群众知晓度参与度不高。同时,全省各公共文化机构在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时尚未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建设标准不统一,宣传效应不集中,难以形成开发建设、宣传推广的合力。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数字赋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持续完善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抓好以“文化广东”为主阵地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横向纵向连通,积极探索应用AI技术提升服务效能,不断促进公共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推进“粤读通”数字服务工程,加强全省公共图书馆馆际网借和数字资源共享服务;依托“文化在线”数字文化联盟平台,提升文化馆数字服务能力。

(二)进一步丰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和产品。结合中央资金支持地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统筹规划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盘活存量资源,持续新建资源,按计划有步骤分类别完善数字资源储备。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指导当地公共文化机构进行数字化处理加工,逐步建成具有广东特色、内容齐全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体系。推动完成广东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准确掌握我省农业生产系统基本情况、分布状况和濒危程度,为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与传承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强乡村文化人才培育和服务推广。修定完善《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办好文化站站长培训班、新型经营主体数字化技能专题班以及乡村文化志愿者队伍培训等,提升乡村文化人才应用转化能力。注重提升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模式,扩大影响力传播力,增强公益性普惠性,加强数字文化服务宣传推广,促进数字文化产品更好地服务乡村群众。

污污漫画

                          2025年7月2日